导航栏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导航栏目 > 学习资料 > 正文
典藏 | 《共青团公开课 · 团的光辉历史》(全新慕课、全景呈现)
发布者:wy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03日 00:00 浏览次数: 分类:学习资料

导读:明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了,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与党同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共青团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青年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壮丽的青春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共青团90多年奋斗的时空隧道,来认识共青团,感受共青团,了解共青团。

【下载视频】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2zokZUO6QRF51CKdIdLY0A 密码:8b36

《共青团公开课》第一期

第一课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更为年轻的中国共青团

大家知道,五四运动之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其实他们建党之后随即就建立了青年团。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加大对青年团的指导。从1921年11月到1922年5月,全国有17个城市恢复或新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建立全国性组织的时机就逐渐成熟了。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选择在5月5日马克思诞生104周年纪念日召开,表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组织。作为党的负责人陈独秀在会上作了《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精神》的演讲。大会通过团的纲领、团的章程等重要文件,选举出团的中央领导机构。这样,在中共的直接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终于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mmexport1526304772034.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说“年轻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更为年轻的青年团”,缘于三个基本史实:一是,1920年8月中国最早成立的共产党组织——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随即就委派党组织中最年轻的成员组建起中国最早的青年团组织,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时,党的早期组织尚未满月。二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随即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青年团一大在1922年5月召开时,党还不满周岁。三是,当时党的成员大多数是青年人,中共一大13名正式代表平均年龄28岁,而青年团成员的年龄更为年轻,青年团一大选出五位执委平均年龄才24.6岁。

第二课 有“群众党”必有“群众团”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青团是青年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两个政治组织的早期成员大多是青年知识分子,可以说是“精英”团队。要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开展社会革命乃至夺取政权,就必须实行党的群众化转型。中国共产党由“精英党”向“群众党”转变,深深影响了青年团。

1922年团一大通过的纲领指出,青年团成立的目的,一是改良青年工人农人生活现状,为青年妇女青年学生利益而奋斗;二是养成青年的革命精神。

1925年1月,在大革命高潮即将来临之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随后发起的五卅运动中,团中央局总书记任弼时要求每个团员在团组织的分配下,参加实际斗争,使团的工作“有系统地发展而能深入群众”,特别是“代表一般受苦青年的利益”而奋斗。这是共青团第一次明确提出“深入群众”的口号。

mmexport1526304774309.jpg.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25年10月,任弼时主持共青团三届一次会议,指出团组织的任务是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成为真正“能指挥引导广大的青年工农和学生群众”的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影响下,中国共青团不断深入到青年群众之中。团中央局成员恽代英常常身披旧短衫,到车间、棚户、宿舍与工人、市民、学生推心交谈,被称为“最善于联系青年和劳动群众的领导人”。

《共青团公开课》第二期

第三课 共青团在中共局部执政的红色苏区当好助手

大革命失败后,同中国共产党一样,中国共青团也分为两支,一支留在白色恐怖的城市坚持地下斗争,一支在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苏区开创新局面。据统计,1930年苏区共青团员有10万人。

1933年1月,共青团团中央局随中共临时中央局从上海迁至江西中央苏区,与少共苏区中央局会合后合署办公,对外称少共中央局(亦称共青团中央局),机关驻地在瑞金沙洲坝。这一时期,新一茬知名的青运人物如顾作霖、凯丰、陆定一、张爱萍、冯文彬、胡耀邦、陈丕显、刘英、王盛荣、赖大超等开始登场了。

苏区共青团最著名的工作莫过于组建“少共国际师”了。为打破国民党对红色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团中央局根据工农红军政治部提议,决定创立“少共国际师”,经过三个多月的紧急动员和征调,1933年9月宣布成立。全师由一万多名青年组成,团员占70%以上,战士平均年龄18岁,第二任师政委肖华年仅17岁,最小的战士只有14岁。他们与红军主力一起保卫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后到达遵义后编入红一军团。“少共国际师”虽仅存一年半时间,但经受了残酷战争的考验,那些“红小鬼”们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大多成为了我军的骨干,并有23人成长为开国将军。

第四课 青年团在民族危机中实施改造,在迎接解放中重新组建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共青团的工作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正面临着历史性转变。在国际上,由于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势力迅速膨胀,欧洲和亚洲同时出现严重的战争危机。1935年9月,少共国际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提出建立世界青年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任务,并要求各国共青团要做根本改造。在国内,1935年一二九运动之后,平津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爱国学生参与其中,已经突破了共青团的组织范围。

1936年2月,北平学生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得到中共中央北方局的肯定。这些组织的出现,为共青团的改造提供了契机。1937年4月,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延安成立,代替并拓展了共青团中央局原来的工作。各地的青年救国会等各种青年救亡团体蓬勃而起。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而此时青年救国会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为了吸纳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组织动员解放区青年参加土地改革,保卫胜利果实,1946年八九月间,在延安枣园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任弼时两次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重新建立青年团的会议。

1946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陕甘宁、晋察冀、晋绥、山东、东北等解放区陆续在工厂、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试建青年团,发挥进步青年在土地改革中的先锋作用,动员团员青年参军参战。1949年元旦,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明确规定了团的性质、任务、建团方针与步骤,号召在全国普遍建立青年团。

mmexport1526304776556.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隆重召开。3月,中华全国学生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5月,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即将迎来建设新型国家、新型社会的新征程。

《共青团公开课》第三期、第四期

第五课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领袖对青年工作无限关爱

从总体上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共青团在党政格局中发挥作用最大、在青年中最有吸引力凝聚力、在社会上影响最为广泛的时期之一,很多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是具有开创性的。

1952年8月,由毛泽东亲自点将,胡耀邦从川北行署到团中央担任书记。他在新岗位上不到两周,就参加8月23日、30日由毛泽东亲自主持两次讨论青年团工作的党中央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指出,青年特点是英勇积极,知识不足。学习是更加特别突出的任务。接着他出了两个题目要大家研究:一是党委应如何领导青年团?二是青年团应如何工作?这两个问题构成了中共执政环境下党团关系框架的基本命题。

1952年11月,毛泽东向团中央书记处成员谈工作方法:(1)既要选择典型基层去总结经验,又要经常到下级团委去视察,把“蹲点”和“打圈”结合起来。(2)既经常下去跑跑,又有计划地调一些下面的同志(各种工作的、基层的)上来开调查会,把“下去”和“上来”结合起来。(3)既要重视总结先进经验,又要经常认真地检查坏人坏事。(4)既要埋头做切实的工作,又要学会写有内容的文章和作有教育意义的报告,与广大青年见面。

1953年6月,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届中央委员会组成问题的批示:“德才兼备,这是我党选择干部的基本标准,但是对于青年团来说,首先就要思想作风好,要视野开阔,有发展前途,而不能过分强调有多大的‘才’,有多高的经验水平,有多大的领导能力。我们青年团的干部是流水,而不是死水,要保留一定的骨干,以资熟手,同时要注意提拔新干部。”

青年团二大是1953年6 月23日至7月2 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这是青年团在祖国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的誓师大会。6月30日,毛泽东接见团二大主席团发表著名谈话《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一开篇便讲道:“青年团对党闹独立性的问题早已过去了。现在的问题是缺乏团的独立工作,而不是闹独立性。”“青年团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但在配合中要有自己的独立工作,要照顾青年特点。”“青年就是青年,不然何必要搞青年团呢?”“重点要放在多数,不要只看到少数。”毛泽东关于照顾青年特点、开展独立活动的指示,是青年团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从更深刻的意义上回答了“党委如何领导青年团、青年团如何工作”的命题。

从1952年8月到1953年6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袖,毛泽东多次专门研究共青团工作,与团的领导干部交流,既有方向性指示,又有具体方法的传授。这种高频度的关注,在党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第六课 青年团探索适合青年特点的工作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前半期,中国社会呈现出独有的历史风采:帝国主义越是封锁,国民经济越是困难,人民却越是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这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乐于奉献的年代,理想闪光的年代,意气风发的年代。在党的领导下,青年团响亮提出“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争取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青年和团员为实现党提出的各项目标而努力工作。仅上海市青年工人,在1953—1954年两年间,就有7万多人分赴祖国各地,支援国家的重点建设。同时,青年团围绕党的大局和中心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许多具有青年特点的工作和活动。比如,组织青年突击队、青年节约队、青年监督岗、青年志愿垦荒队、青年扫盲队,动员青年“向科学进军”等。其中最具典型意义是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垦荒队。

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是1953年1月诞生在北京展览馆的建筑工地上,稍后比较著名的两支(成立于1954年的张百发钢筋工青年突击队,队长张百发当时不过19岁;李瑞环木匠青年突击队1958年建队,他们都在人民大会堂建设工程中大显身手)都出自建筑行业,而且这三支队伍都属于北京建工集团。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各地青年团组建各类青年突击队,在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急、难、险、重、新”任务中发挥突击作用。

mmexport1526304778890.jpg.JPG

青年突击队是一个创举,作为合乎逻辑的非常态组织,既是共青团组织青年在经济建设中集中发挥作用的一种载体,又是在实践中培育青年人才的平台,从基层选拔青年才俊的制度通道。青年突击队的精神价值是永恒的,他们的口号是“困难面前有青年突击队员,青年突击队员面前无困难”。不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不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人总是需要精神的。突击队精神与铁人精神、垦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劳模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都是相通的,任何组织、任何单位的发展都离不开这种精神,所以青年突击队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最著名的青年志愿垦荒队有三支,到北大荒的北京志愿垦荒队、去江西鄱阳湖畔的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上大陈岛的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他们集中体现了建国一代青年“向荒滩进军”“向困难进军”的大无畏气概,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他们胸中有祖国,有集体,不愧为社会主义新人的典范。而青年志愿垦荒无意之中也成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先声。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来临,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各级团组织带领下,广大青年抱着对新社会美好前景的憧憬投身到各项事业中,做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击队,做战胜艰难险阻的生力军。“哪里需要困难,青年就奔向哪里。”青年团的工作和活动达到了空前的覆盖和影响,形成了“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第七课 青年团协助执政党培育社会主义新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中国民众的头脑中有两套观念体系,一是传统的,一是革命的。在执政党看来,要构建新型社会,必须用革命观念改造传统观念。一直以来,青年群体被中共视为充满生机活力、敢于破旧立新的新兴力量,党期待他们成为革新道德规范和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角色担当者。

这一时期青年团在思想教育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953—1954年开展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活动,1954—1955年开展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活动,1958年开始的学习毛泽东著作活动,以及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实践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虽然当时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友爱互助,展示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气。广大青年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推动良好道德境界的形成。当时的西方记者惊呼:“共产主义已经在中国青年中找到最大的力量”。

轰动全国且影响持久的学习雷锋活动,是1963年主要由共青团发起的。共青团在开展这项活动时提出,雷锋的高贵品质都在日常平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对广大青少年来说,雷锋做的很多事情,只要努力,就能学到做到。“雷锋精神”影响和塑造几代中国青年。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年轻的解放军战士,能够受到亿万人民的热爱和崇敬,一项群众活动能够在这样长的、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坚持下来,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但是,为什么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一直存在质疑“雷锋精神”的声音呢?我们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问题,但只讲挣钱,不讲道德底线、不讲社会责任,就有问题了。在个性化、多元化时代,对个人利益的合理追求没有问题,但心里如果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没有集体,就有问题了。而且,越是利益多元化、思想多元化,越要反思一个大国到底还需不需要这么一个“小兵”,“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究竟是什么?不是简单地助人为乐、大公无私,更重要的是甘当螺丝钉,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第八课 共青团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生,在市场经济中实现跨越

文革结束两年后,1978年共青团开始恢复正常工作。随着党的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移,共青团不失时机地在全国青年中推出“争当新长征突出手”等活动,把经济建设与思想建设相结合,把劳动竞赛与青年学文化、学技术、学科学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979年2月,团中央把学四化、干四化作为新时期青年的主课,明确要求团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现代化建设作安排,都应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1981年北京大学班级团支部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是一代中国青年的共同心声。也是这一年,团中央与其他部门联合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1982年又加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三热爱”教育内容。“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经历多年,影响深远,成为80年代共青团组织最有影响的活动之一。期间,共青团还发起学习张海迪活动、学习“一山两湖”英雄群体活动、争做“四有”新人活动,引导青少年培养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共青团影响下,一群群站在“希望田野”上的年轻人,被誉为“八十年代新一辈”。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5月,团的十三大就提出青年要担负起历史责任,踊跃投身经济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所作为。当中国改革开放进入这样一个新阶段时,共青团推出“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建设密切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同时持续开展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动和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向社会传递爱心,播撒文明。1990年,邓小平为“希望工程”题字。1994江泽民为“青年文明号”题字。1997年江泽民又为“中国青年志愿者”题字。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中国进入到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全新的时代,共青团在青少年思想教育、青年就业创业、志愿服务、环境保护、青少年权益维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共青团80年代末发起的希望工程、90年代初发起的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及青年文明号、保护母亲河、挑战杯、“三下乡”等,逐渐成为享誉全社会的金字招牌。

第九课 共青团在新世纪里继续奋进,在新常态中自我革新

进入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新的曙光。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共青团在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和作为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价值多元化趋势不断增强。共青团陆续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我与祖共奋进、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致力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在网络舆论斗争中敢于亮剑发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共青团不断深化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振兴杯等技能竞赛等工作项目,大力培养和选树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开展“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开展博士服务团、“三下乡”、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等项目,持续深入广泛地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动员青年工人、青年农民、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面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共青团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推出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关爱农民工子女、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等工作项目,同时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加大预防违法犯罪力度,进一步推动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专业队伍和阵地建设,积极回应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着力营造关心、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

互联网时代社会变革是加速的,青年的世代变化及新兴青年群体的形成也是加速的。新媒体作为一种颠覆性力量,对共青团发展的影响全面而深刻的。目前,互联网已经融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各项工作之中。更为重要的是,共青团正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改革意识,更加包容开放的“伙伴”意识与合作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努力实现团青关系的共生共存、共享共荣。

联系方式
  • 椒江校区:浙江省台州市市府大道1139号 ZIP:318000

  • 临海校区:浙江省临海市东方大道605号 ZIP:317000

版权所有 : 台州学院团委